《科学》:科学家发现,肠道吸收脂肪的昼夜节律竟然是由肠道微生物设定

佩襄 医学 1.7K+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食物代谢、脂质吸收的昼夜节律竟然是由肠道微生物来设定的!肠道微生物的失调或是昼夜节律被打破,代谢也会随之受到影响。不但如此,他们还揭示了其中的表观遗传学机制[1]。

《科学》:科学家发现,肠道吸收脂肪的昼夜节律竟然是由肠道微生物设定.jpg/

一般来说,我们都会觉得,应该是肠道微生物对食物的代谢遵循基因设定的昼夜节律,但这一次,情况刚好反过来了。

代谢过程相关基因表达的节律是如何产生的?其中的关键点在于染色质的组蛋白修饰[2,3]。而研究人员进行的小鼠实验表明,在普通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中,两个组蛋白乙酰化标志物和小鼠表现出同步的昼夜节律。而在无菌小鼠中,虽然两个标志物的水平也有高低波动,但昼夜节律的幅度降低,且峰值不像普通小鼠一样固定。

在正常的昼夜节律中,与代谢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像营养物质运输和脂质代谢,都在组蛋白乙酰化峰值附近达到峰值,表达水平的起伏振荡也与昼夜节律相吻合。

由此可见,肠道微生物驱动了小肠中组蛋白乙酰化与昼夜节律的同步变化,并且可能调节代谢过程。

接下来,研究人员探究了肠道微生物是如何驱动组蛋白乙酰化的节律的。他们找到了一个名为组蛋白脱乙酰基酶3(HDAC3)的蛋白质,没有这个酶,小鼠就算狂吃高脂食品也不会变胖。这说明,HDAC3可能是肠道微生物驱动组蛋白乙酰化节律的关键分子。

光听HDAC3这个名字,也能猜到它大概是如何工作的,对,它能够从组蛋白中把乙酰基剥下来。为什么要剥下来呢?因为在细胞中,组蛋白就像一个绕线器,DNA在它上面缠绕,给组蛋白加上乙酰基,或者减少乙酰基,能够调节DNA缠绕的紧密程度,过紧的DNA缠绕很难去开启基因的表达。

在普通小鼠中,组蛋白的乙酰化和脱乙酰化在一天中有规律的循环,而无菌小鼠中这种规律就不那么明显。

抑制了小肠上皮细胞的HDAC3表达后,研究人员发现,几个具有昼夜节律的营养成分运输蛋白的基因,包括运输酪氨酸、肌醇和核黄素的基因,它们表达也受到了抑制,这些成分在血清中浓度变化的节律也不明显了。

除了这几种营养成分,脂质代谢相关的基因也在缺少HDAC3的小鼠中表现出了紊乱的昼夜节律。在这些基因中有17个的表达增加,它们普遍参与脂质的生物合成和脂肪酸的β-氧化,还有18个基因表达减少,其中有一个Cd36基因,它编码脂肪酸转运蛋白,促进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脂质。所以,小肠上皮细胞中缺少HDAC3的小鼠才会怎么喂高脂饮食都胖不起来。

研究到这里还没有结束,HDAC3是通过谁来开启Cd36,促进脂质吸收的呢?研究人员对Cd36这个基因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HDAC3是直接调节Cd36表达的,不通过组蛋白乙酰化这条路。

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研究人员在脂肪组织中发现,HDAC3和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在多个Cd36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位点大量存在,它们两个相互作用,共同来激活Cd36基因。

也就是说,肠道微生物诱导了小肠上皮细胞中HDAC3的节律性表达,HDAC3调节日常的营养摄取和脂质吸收。所以,如果肠道微生物失调,或是因为熬夜等原因干扰了昼夜节律,代谢功能也会随之紊乱,导致摄入的脂肪更多,从而出现肥胖。

不过这项研究也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说,肠道微生物是如何调控HDAC3的?是它们自己分泌的一些蛋白质或小分子?还是通过肠道上皮细胞?

研究人员表示,这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系统,他们很难在一个研究中把这些问题都解释清楚,这是以后的研究需要继续努力的。如果这个结果也能在人的身上得到验证,那么或许有一天,研究人员能够开发出抵消熬夜或是夜班工作对代谢的副作用的药物,来避免肥胖[4]。

[1]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60/1428

[2] Circadian regulator CLOCK is a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J]. Cell, 2006, 125(3): 497-508.

[3]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in circadian rhythms[J]. 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 2009, 34(10): 483-490.

[4] 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mouse-metabolism-may-follow-circadian-rhythms-set-gut-bacteria


标签: 肠道菌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