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学名:Areca catechu),别名傧郎、宾门、螺果、仁频、仁榔、洗瘴丹、仙瘴丹、台湾口香糖,与椰子同属棕榈科常绿乔木,主干可长至二十米。“槟榔”一词源于马来语“pinang”。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分布区域涵盖亚洲斯里兰卡、泰国、印度等热带地区、东非及大洋洲,素有“南国嘉果解万忧”的美谈。
由于它提神又上瘾,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评估,全球有10%-20%人口咀嚼槟榔,成为仅次于烟、酒和咖啡的世界排名第四的成瘾性消费品,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其中包括中国的湖南、云南、海南和中国台湾地区。
然而,槟榔却是医学界公认的“致癌毒果”。因为它和烟酒还有一个共同之处——致癌!
嚼槟榔到底是怎么导致癌症的呢?一般认为,槟榔纤维粗糙,长期咀嚼会造成牙齿与牙周粘膜物理损伤,导致口腔溃疡、粘膜纤维化,最终产生一系列的牙周疾病。
而就在今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ogy)发表了对槟榔主要活性成分——槟榔碱(arecoline)致癌性的主要评估结论:Carcinogenicity of acrolein, crotonaldehyde, and arecoline。该研究发现槟榔中含有包括该生物碱在内的多种化合物,可以在物理打击的基础上再进行化学破坏。基于有力的机制研究证据,槟榔碱被定为2B类致癌物(对人体可能致癌,但缺乏人体和人体组织的试验证据)。
槟榔碱是槟榔的主要活性成分,曾被用做驱虫药。因其易吸收,因此可在槟榔咀嚼者的唾液、血液、尿液、头发甚至乳汁中检出。槟榔碱还能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N-亚硝胺,后者是另一类已被确定的致癌物,并可在咀嚼槟榔的人唾液中检测到。
目前,动物实验已经发现,槟榔碱增加了实验动物的总肿瘤发病率(包括肝癌、肺腺癌、胃癌、白血病等),尤其是增加食管癌和舌癌的发生。同时,人类原代细胞培养结果则强有力的证实了槟榔碱具有致癌性的关键特征:
1)具有亲电性;
2)体内外实验均可诱导染色体损伤、体外基因突变,改变转基因小鼠的突变谱并扰乱体细胞DNA修复;
3)诱导氧化应激反应;
4)代谢产物仍具有遗传毒性。
基于槟榔与口腔癌的密切关系以及上述槟榔碱的致癌性,IARC将其定为2B类致癌物。
事实上,早在2003年,WHO下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就在总结了上百篇槟榔相关研究报告后,将槟榔定为一类致癌物,即对人明确可以致癌的物质。
嚼槟榔几乎是亚洲人的独特爱好。由于具有提神、醒脑和上瘾性,全球有10-20%的人咀嚼槟榔。根据亚洲槟榔联盟对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内六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报道,亚洲成年男性嚼槟榔的流行率为10.3%-43.6%,而女性则为2.3-47.8%。其中,湖南省是我国槟榔消费大省。坊间甚至流传着“10个嚼槟榔的人,有8个是湖南人”的传言。
虽然可能有点过于夸张,但却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真实情况——全国6000多万槟榔消费人口中,超过2000万在湖南。湖南省嚼槟榔的人口比例高达38.42%。据称,在湖南,熟人见面除了敬烟,还会从兜里掏出两块槟榔。一块递给对方,一块塞进自己嘴里。一边聊天,一边津津有味地咀嚼。
与此快乐的享受相对应的,就是湖南省口腔癌的发病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根据湖南省肿瘤防治部门的数据显示,2017年,男性口腔癌发病率首次进入了湖南省癌症发病率前十。央视新闻为此做了一期专门报道,专家称60%的口腔癌发生与患者嚼槟榔有关。毫不夸张的说,口腔癌是名副其实的“槟榔嚼出来的癌症”。
使用不同模型预测长沙市口腔癌病例的增长情况。Trend Analysis of Betel Nut-associated Oral Cancer and Health Burden in China. Chin J Dent Res. 2017;20(2):69-78. doi: 10.3290/j.cjdr.a38271.
2017年,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收集了湖南省长沙市5家医院(湘雅第一附属医院、湘雅第二附属医院、湘雅第三附属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从2006-2016年近12年的口腔癌患者资料,旨在评估槟榔相关口腔癌的发病趋势。
结果显示,长沙市口腔癌患者每年都在快速上升。其中槟榔相关口腔癌病例在12年内翻了近20倍,占所有口腔癌的比例则从2006年的23.94%增长到2016年的85.53%!
除外癌症,槟榔碱对心血管、神经、胃肠道、呼吸和生殖等多个系统的影响均已被证实。例如,很多人表示在第一次嚼槟榔时会有一种“上头”、“兴奋”和“喉咙被扼住”的感觉,这是因为槟榔碱具有“M样作用”,通过对人体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腺体分泌增加、支气管收缩以及瞳孔缩小等身体变化。
同时,研究还表明,作为生物碱,槟榔碱和尼古丁一样也可以作用于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从而使人产生成瘾性。
显然如此迅速口腔癌发病率已经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然而目前,对于槟榔管控在卫生政策方面几乎还没有涉及,目前全球尚缺乏控制槟榔使用的相关政策。与之形成对比的更大范围的烟草也仅在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才出台颁发《烟草控制公约》详细阐明减少烟草使用的循证医学证据,但这并不具有强制性。
近年来,国家地方层面开始关注槟榔的危害,国家卫健委去年1月,印发实施《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其中明确指出,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以长期咀嚼槟榔对口腔健康的危害为重点,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和口腔健康检查。国家部委将槟榔写入文件,而且是和烟草并列,说明官方层面对于“槟榔有害健康”已经是共识。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19年3月,“湖南槟榔行业协会”也曾发布通知要求全面禁止槟榔广告。《通知》指出,为落实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行业相关企业的行政指导会议及协会常务理事会特别会议精神,“所有企业即日起停止国内全部广告宣传,停止发布的媒介平台包含且不限于报纸、电台、电视台、高速公路、机场、铁路列车、地铁、公交车、网络平台、电子屏、店招、影院、出租车顶等”。《通知》强调,此项工作必须在3月15日前全部完成,“对未按要求落实相关工作任务的企业,市场监管部门将取证并采取相应措施”。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丁小兵接受采访时,建议企业在槟榔包装上添加标识,提醒消费者食用槟榔会有患癌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湖南省一直没有发布槟榔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曾指出,食用槟榔目前没有定位为食品,加上槟榔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性为一级致癌物,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不符合安全要求。
如果您曾看过2013年一位口腔癌患者的自述——《槟榔王国中的“割面人”》,或许会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在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人们对自己形象变化的心理反应:“术后第三天,才鼓起勇气站在镜子前,不知道站了多久,只知道一直在流泪。”也因为这篇文章曾掀起一股抵制槟榔的阶段性小高潮,槟榔产品遭遇过短暂的集体性抵制。
然而,风潮过后仍抵不住疯狂的商业营销。智研咨询此前发布的行业报告指出,海南省收获的新鲜槟榔80%以上供应给湖南,工业产值估计超过300亿元(45亿美元),槟榔产品在湖南等地已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因此,虽然是具有成瘾性的“软毒品”,但我们仍可以在电视节目中看到槟榔的广告植入。甚至,近年来风靡全球的许多电子烟,虽然打着“不含尼古丁”的噱头,却悄悄的添加了槟榔碱等其它生物碱成分。
我们在这里提醒那些嗜槟榔如命的人,在获得享受和快感的同时,不妨思考一下槟榔的危害。控制槟榔市面售卖的工作充满挑战,相关机构出台相关政策也尤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作为消费者的你能否及时止损。
因为那句“如果人生可以重来,我绝对不嚼槟榔。”仍然在我们脑海久久不能平息。
标签: 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