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肠日报:针对近期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胶相关热点研究的立场声明

佩襄 肠道 3.9K+

肠道微生物.jpg

主笔:热心肠先生

审校:李丹宜博士、周旸博士、沈志勋同学(在读博士)、谭玉龙博士、高春辉博士

2018年10月18日,知名学术期刊《细胞》发表了一篇关于“在肠道菌群失衡的前提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发酵可诱发胆汁淤积性肝癌”的动物试验研究论文1,引起了科学和产业界、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考虑到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引发人们对食用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胶等可溶性膳食纤维以及添加了此类物质的食品的安全性担忧,基于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我们”)对肠道健康领域的长期跟踪观察所得认知,并结合多位业内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特发布本立场声明。

针对该研究成果本身,我们认为:

1) 这是一项基于试验动物模型(小鼠)完成的基础研究。

2) 该研究发出提示,在肠道菌群处于特定失衡状态以及只吃精加工食物的前提下,长期摄入菊粉、低聚果糖或果胶等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潜在的安全风险。

3) 该研究有助于人们加深对膳食纤维特性的认知,对制定更合理的推荐食用量和推动膳食纤维的个体化应用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我们认为不能将该小鼠研究简单推导到人体,理由如下:

4) 在该研究中,核心数据主要来源于缺失了鞭毛蛋白受体TLR5并因此引起肠道菌群严重失调2的基因敲除小鼠(T5KO),部分数据虽来自于野生型小鼠,但这些小鼠因与T5KO鼠共饲养或被投喂高脂饲料也产生了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

因此支持该研究结果的重要前提是“肠道菌群失衡”,而肠道菌群正常的试验小鼠,不管是T5KO小鼠还是野生型小鼠,都未在研究中复现菌群失衡小鼠的情况。

5) 小鼠和人之间原本就存在显著差异3,小鼠试验的结果不能轻易推导到人体身上,而解读从基因敲除和肠道菌群失调的小鼠上取得的结果更需慎重。

6) 除一项在T5KO小鼠中的1/3剂量试验外,在核心试验中,长链菊粉(聚合度>23,在中国规定为“多聚果糖”4)、低聚果糖(2≤聚合度≤8)和果胶分别占试验小鼠日常摄入食物总重量的7.5%。

正常情况下,人不可能食用相当于食物总重量7.5%的上述纤维。以长链菊粉为例,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所规定的推荐食用量是≤8.4克/天4。

我们认为产业界人士和大众完全不必对此恐慌,理由还包括:

7) “适度有益,过量有害”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摄入过量蔗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可能引起中毒5或促进肿瘤6-8,摄入过量脂肪或蛋白质可能促进胰腺9或肠道肿瘤10,11。

我们不会也不应该因为精制蔗糖可在小鼠中促进肿瘤12-14,就否定蔗糖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价值,甚至要求大众完全拒绝蔗糖摄入;类似的,面对新研究提示的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胶等精制膳食纤维的潜在安全性问题,我们建议抱以理性和审慎的态度。

8) 新研究是关于营养素的极大剂量安全性研究,并未否定适量摄入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胶等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促进健康的有效性。

事实上,在大部分关于膳食纤维的研究论文中,人们更关注的是在现代社会中,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所导致的健康问题15-17。

我们对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依然抱有信心,理由如下:

9) 已有为数众多的人体试验证据表明,可溶性膳食纤维对特定生理功能有改善益处,包括但不限于菊粉18、低聚果糖19、果胶20均可有效应对便秘,菊粉21-23、低聚果糖24可有效改善代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8月16日,《自然》杂志发布了一项在印度农村地区开展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成果,发现采用低聚果糖与植物乳杆菌ATCC-202195株的组合,可有效预防婴儿败血症25,26,这是近年来罕见发表在《自然》杂志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10) 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胶的发现史已有百年以上27,并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现代食品工业;在上世纪90年代,欧洲人均摄入菊粉和低聚果糖的水平就已达到接近10克/天,美国人均摄入略低,但也在4-8克/天的水平28;果胶则早已广泛应用于果酱、果冻、软糖和酸奶等产品29。

在符合各国规定剂量的添加和直接使用中,除有胀气、腹胀等轻微副作用27以及可能加剧肠易激综合征(IBS)30的报道外,鲜有关于菊粉、低聚果糖或果胶对人体有其它明显副作用的报道。

11) 在对食品安全要求最高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菊粉和低聚果糖被广泛应用。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一线品牌的主流产品都有添加菊粉(一般与低聚半乳糖GOS混合添加)或低聚果糖(FOS,一般单独添加或与GOS混合添加)31,32,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充分33-35。

12) 2015年12月7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签署法令,认可每日摄入12克以上平均聚合度≥9(其中单糖比例<10%)的菊粉混合物,有助于增加排便频次以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36,37;2016年5月和2018年6月,美国FDA先后将果胶、菊粉和低聚果糖列入对人体有潜在益处的膳食纤维清单38,同时发布了相关科学证据综述39。

欧洲和美国监管机构这些立法或推出指南的行为,必须首先经过严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科学评价,因而对清单中的膳食纤维的安全性都有很强背书。

我们针对大众有一些建议:

13) 充分参照中国、美国、欧盟等发布的“居民膳食指南”来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避免肠道菌群失衡。

14) 主要从蔬菜、水果、坚果、粗粮等食物中摄入足够量的膳食纤维。需要补充可溶性膳食纤维干预者,可选择适量的膳食纤维补充剂或添加了膳食纤维的食品等进行辅助摄取。

15) 健康成年人每日摄入的膳食纤维总量控制在25-35克40,其中额外补充的可溶性膳食纤维部分,按以下标准摄入:菊粉≤15克4,多聚果糖(长链菊粉)≤8.4克4。

关于低聚果糖、果胶,暂无中国监管或指南机构的明确建议,我们参考上述被提及的文献19,20,24中的使用量,建议每日摄入≤10-15克。

16) 如需长期摄入膳食纤维补充剂,建议寻求经验丰富的专业营养师或医师指导,并考虑定期轮换不同的品种。

17) 谨记所有营养素均符合“适量有益,过犹不及”这条原则,不足可补充,超标应减量。

关于媒体解读和传播营养素相关前沿研究,我们有以下建议:

18) 媒体应自觉坚守传媒伦理规范,包括真实性原则、最小伤害原则、善意原则和良知原则。注意提升传媒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并传播正确向善的价值取向。对“科普”行为的社会后果应有自觉和自省意识,对不客观不恰当“科普”带来的负面后果应负责任。

19) 审慎解读动物试验研究结果,动物试验结果可以提示风险,但不能过度解读特别是不能直接简单推导到人身上。文章不应过于标题党,标题和正文都应醒目标注动物模型名称,并提醒读者“相关研究仅是动物试验结果”。

20) 商业不是科学的敌人,忽悠、伪科学和反科学才是,不能滥用媒体话语权,先入为主地认为所有基于已有科学研究证据而推动的商业化(尤其是食品、保健品领域的商业化)都是骗人的,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提供高等级证据。

21) 不恰当、不准确、不充分循证的“科普”传播造成的恐慌,可能会让普通大众放弃原本可获益的营养素补充,可能伤害一些有坚守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并对一些行业造成不可逆损伤。

因此,科普文章行文应做足功课,充分阅读研究文献原文及其他相关文献后再做判断,避免内容失真;尤其要避免为吸引眼球、增加粉丝而做“标题党”。

针对相关产品、品牌和企业,我们有以下建议:

22) 重视和正视动物试验研究带来的安全性风险提示,避免超过监管或指南机构的推荐摄入量向消费者或患者推广产品,避免“绝对无风险论”,避免无差别地向低龄幼儿、孕妇或重症病人推荐产品。

23) 消费者和患者越来越高知化,而在移动互联网极其发达的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捷。企业应更加敬畏科学,紧密跟踪科学研究新进展,对外宣传和推广所用材料应基于充分的文献调研工作,对新研究的解读和批评都应做到有理有据。

24) 充分重视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在充分公开商业利益冲突的基础上,依照伦理和科学研究规范,开展能帮助企业积累自身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证据并有利于获取自有话语权的研究。

比如,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胶相关企业,可迅速开展符合监管或指南机构推荐剂量水平的健康动物和人体试验,跟踪试验期间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以直接有效地回应行业和大众的重大关切。

25) 发起或参与关于膳食纤维的个体化应用研究,了解不同人、不同菌群结构对膳食纤维补充的不同需求,并开发相应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针对近期菊粉、低聚果糖和果胶相关热点研究的立场声明.pdf

标签: 肠道菌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