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在内的慢性疾病发病和死亡也一路飙升。
近日,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发表了由国家疾控中心梁晓峰副主任、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丁钢强所长、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胡丙长(Frank B. Hu)教授共同领导的一项大型研究结果。研究聚焦中国成人饮食习惯的30年变化,首次通过全国代表性的数据,指出整体饮食模式与超过一半的心脏代谢疾病死亡相关,其中6大重要危险因素的影响值得关注。
这项新研究是在多次中国国家营养调查(CNNS)的基础上开展的。1982年、1992年2002年和2010-2012年CNNS原始研究分别在相应年份通过3-5天的信息收集,详细了解受试者家庭的各种食材、食用油和调料的消耗情况,随后参照持续更新的中国食品成分表(FCTs)来计算受试者的营养素摄入量。
基于CNNS的横截面数据,研究团队纳入了涵盖全国27个省份共204 ,802名20岁及以上的成人,测量他们的空腹体重、身高和血压,并通过计算人口归因分数(PAF)来估算12个饮食因素对心脏代谢疾病死亡负担的影响。
30年间,国人的饮食摄入量和食物组成都由了显著的变化。比如,随着城市化进程、体力劳动的减少,人们的平均每日食物热量摄入由1982年的2783千卡(kcal)减少到2010-2012年的2064千卡;由于饮食逐渐西方化,碳水化合物在食物总热量中的占比也从80.8%持续下降到55.9%,与之相反的是脂肪摄入热量占比,从12%增加到32.3%。
进一步分析具体的食物组成,研究人员观察到,对照膳食摄入量推荐值,我们的饮食模式仍然相差甚远:
30年间国人的平均钠摄入量已经减少了20.0%,精制谷物摄入量也减少25.5%,但仍然分别有90%和80%的人群钠和精制谷物摄入超标。
鸡蛋、鱼类/贝类和其他海产品、植物油、水果、坚果的摄入量都有了大幅增加,海洋omega-3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也随之增加。尽管有所改善,但自1982年到2012年,水果和乳制品摄入量达标人群始终低于10%。
同一时期,还有另一些饮食问题愈发严重。国人的全谷物和蔬菜的摄入量分别减少了84%和25%,达到膳食推荐最低值的人口比例进一步减少;红肉、加工肉类和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则出现了惊人的增长。
30年间,心脏代谢疾病死亡仅在1992年略有回落,此后持续走高,冠心病最多,其次为中风,糖尿病死亡虽然绝对数量较少,但近年来相对涨幅明显。关联饮食与死亡数据后,研究人员发现,12个饮食因素所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死亡占比,从1982年的62.2%减少到2010-2012年的51.0%,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相当大的疾病负担。
其中,高钠饮食(>2g/天,相当于食盐5g/天)的影响始终最为突出,至2012年还影响了17.3%的心脏代谢疾病死亡。根据2010-2012年最新数据,其他重要危险因素还包括:
水果摄入量低(<300g/天),影响11.5%的死亡;
海洋omega-3脂肪酸摄入量低(<250mg/天),影响9.7%的死亡;
坚果摄入量低(<114g/周),影响8.2%的死亡;
全谷物摄入量低(<125g/天),影响8.1%的死亡;
蔬菜摄入量低(<400g/天),影响7.3%的死亡。
此外,红肉、加工肉类、精制谷物、含糖饮料摄入过多,低脂乳制品摄入偏少也与心脏代谢死亡率有关。
除了饮食,研究人员还注意了另两个重要危险因素:BMI和血压。1982年,中国人群的平均BMI为21.1 kg /m²,至2010-2012年时已经为23.9 kg /m²,相当于国人每10年平均增加一个BMI单位。30年间,中国人群的平均收缩压也从115 mmHg上升至123 mmHg。纵观30年数据,农村地区人群肥胖和高血压发病多于城市人口,女性多于男性。而死于肥胖和高血压的人群,也分别从1982年的7万、77万增长至2012年的33万和111万。
数据表明,饮食模式与中国慢性病负担的居高不下显著相关。虽然近年来国人的饮食模式已经开始改善,但要实现疾病预防和国民健康的最佳目标,当下的整体饮食质量还远远不够。
研究团队指出,2012年,中国可归因于不良饮食因素的心脏代谢死亡率已经高于美国同期影响;根据另一项2010年数据,考虑癌症等更多疾病影响后,饮食导致了中国所有死亡的30.6%。研究团队呼吁通过公共卫生营养政策来改善饮食质量。对于每个人而言,均衡、健康饮食则仍然不容忽视。
参考资料
The dietary transi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ardiometabolic mortality among Chinese adults, 1982–2012: a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10.1016/s2213-8587(19)30152-4
标签: 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