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骑车上班心脏好!心脏病风险下降近20%

佩襄 运动 1.5K+

骑车上班的确是个好习惯。最近,北京大学的李立明教授和美国杜兰大学的祁禄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一项研究,他们对10万多名中国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随访,发现,走路和骑自行车这两种主动通勤方式分别和缺血性心脏病风险下降10%和19%有关!其中骑自行车还和缺血性中风风险下降8%有关。

研究发表在了《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1]。这是首个关于中国人主动通勤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长期关联的研究,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前瞻性研究。

JAHA:骑车上班心脏好!心脏病风险下降近20%.jpg/

大部分人上班都是一坐就坐八九个小时,久坐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不用强调,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上班那么累,下了班也懒得去运动,该怎么办呢?

可以走路或者骑自行车上下班啊,这不就运动了吗?不过,除了时间和体力的考虑外,空气污染也让很多人对走路和骑车的通勤方式不是很能接受,确实,过去有研究就发现,吸入空气污染物过多可能会抵消运动对心血管健康的益处[2]。

不过,不一样的研究给出了不一样的结论,而且研究大部分是在欧美等地区进行的,对于非白种人人群,比如说我们亚洲人,情况如何?目前还没有特别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

因此,在这次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选择了中国嘉道理生物库(CKB)中的部分中国志愿者作为样本,结合了空气污染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分析了走路和骑自行车这类主动通勤方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在中国的10个地区(5个城市地区和5个农村地区)开展,共招募51万多名志愿者,在结果分析时,研究人员从中随机抽取部分作为代表。

被抽取的104170人平均年龄为45.9岁,其中48.6%为女性。总的来看,有47.2%的志愿者是“非主动通勤”,也就是坐车或者骑摩托车,总之是不太需要费力气的通勤方式;13.4%是在家里或者离家很近的地方工作;剩下的20.1%和19.4%是选择走路和骑自行车的。

研究人员发现,选择主动通勤方式的志愿者平均年龄更大,更可能是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较低,更可能用固体燃料做饭和取暖。(嗯?烧煤吗?)

在9.9年的中位随访期内,共出现了5374例缺血性心脏病,664例出血性中风和4834例缺血性中风。

在调整了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因素、久坐时间、BMI、空气污染、被动吸烟和其他时间的运动情况这些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与选择非主动通勤相比,走路,以及在家里或离家很近的地方工作与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下降10%有关,而骑自行车更是与风险下降19%有关!

对于缺血性中风,则只有骑自行车与风险下降8%有关,而这三类通勤方式都和出血性中风没有显著关联。

在亚组分析中,按照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婚姻状态、家庭收入、职业、吸烟习惯、酒精摄入量,还有其他时间的运动情况、空闲时间的久坐情况、BMI/糖尿病和高血压这些因素来分组分析,得到的结果和总体分析结果也是差不多的。

不知道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在家里或者是家附近地方工作的人风险也会降低,甚至还和步行差不多呢?

研究人员表示,这可能是因为,在家附近工作的人通常也是走路上下班,也属于主动通勤,而在家里工作的人虽然是非主动通勤,但和坐车的那些非主动通勤的人相比,他们接触空气污染物更少,所以可能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低。

这是一项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而且研究人员还分析了不同状况的人群中,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与通勤方式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很全面了。

不过,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通勤方式来自于志愿者的自我报告,虽然有重复的问卷调查,但无法避免志愿者的回忆偏差,还有对通勤方式的分类不够细等等。

尽管如此,这项研究还是说明,就算空气污染,选择主动通勤方式是与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有关的,尤其是骑自行车。

所以,通勤时间不算特别长的朋友们,要不要考虑走路和骑自行车上下班呢?

参考资料

[1] Association Between Active Commuting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es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9, 8(20): e012556.

[2] Levels of ambient air pollution according to mode of transport: a systematic review[J].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7, 2(1): e23-e34.


标签: 心血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