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竟有1%的人携带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变异!

佩襄 医学 1.5K+

在近期的美国心脏协会(AHA)年度科学会议上,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团队公布了一项新发现:在对600例心脏性猝死和数千名普通人的分析中,发现了数十种与心脏性猝死相关的罕见基因变异,而大约有1%的普通人,携带这些基因变异!携带这些基因变异,也与携带者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风险,升高到普通人的3.2倍有关!这些数据以论文的形式,同步发布在了《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1]。“百里挑一”的死亡阴影,实话说,有点儿吓人……

JACC:竟有1%的人携带心源性猝死相关基因变异!.jpg/

在中国,公共场合要不要配除颤仪,普通人要不要掌握CPR技术,什么时候用,其实往往还是争议话题,不过在欧美国家,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发生率实在不是一个级别。按照2019年AHA报告的数据,每年在美国发生的院外心脏骤停(OHCA)超过35万次,而抢救成功的不足10%,意味着至少32万人被心脏性猝死夺走了生命,这占到了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接近一半[2]。而且这些逝者当中,有很多人年富力强,在猝死前并没有明显的疾病表现和征兆,甚至不符合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标准。怎么才能在死神来袭前,拉响预防的警报呢?

一切疾病都是基因病这句话,也许有点儿俗,但从一些对儿童和青少年猝死案例进行的分析来看,基因变异,尤其是此前未被发现的基因变异,可能足以解释1/4原因不明的心脏性猝死[3]。这里说的原因不明,是指尸检都不能确定死因,只能靠基因诊断的死亡案例。找到的变异越多,科学家就能借此识别越多的潜在患者。而从疾病相关性上看,这些已知的罕见基因变异,主要集中在心肌病、冠心病、遗传性心律失常和主动脉疾病等方面,它们也正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本次哈佛团队开展的分析,分析的猝死者资料达到600例,在数量上创造了新纪录。为了保证严谨,研究团队还选取了基本情况相似,但并未猝死的600名正常人,1:1设置了病例对照组,这总共1200个人,都要接受被圈定的49个基因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对这么测出来的5000多个基因变异,研究团队再进行层层筛选,筛掉那些没有影响的、疑似良性的、利大于弊的,最终挑出疑似与心脏性猝死有关的变异。

5000多个基因变异,在研究团队的筛选下只剩下了14个,而这14个可能致病或确认致病的变异,全部出现在猝死组当中,出现频率达到2.5%,而非猝死的正常人无一出现!换句话说,在这2.5%的猝死病例当中,基因变异很可能是猝死疾病的致病源头,不过识别出它们还是第一步,因为这些猝死者,有接近一半是已经被确诊了心血管疾病的,而病例对照组要模拟条件,因此和普通人群还有些区别。

在外表“完全正常”的“正常人”当中,基因变异的频率又如何呢?研究团队对多种族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ESA)中,4500余名受试者的测序资料进行了分析。同样的49个基因,这次被发现的致病基因变异就更多,达到了39个,这39个变异只有一个与前面发现的14个重叠。在4500余名受试者中,有41人携带至少一个变异,41/4500,大概是0.91%的出现频率。而携带这些变异的受试者,就算不因为猝死丧命,在MESA研究随访期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也是不携带变异受试者的3.2倍!

发现变异,才有及早进行干预的可能性,至少防控危险因素,比如降脂降压,就能大幅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论文的第一作者Amit Khera表示,下一步将筛选麻省总医院十万受试者的基因测序结果,寻找这1%被“死亡阴影”附身的人。“我们已经开始给查到变异的受试者打电话,告诉他们需要提早做预防了。我们希望,基因检测分析心源性猝死风险,能在5-10年内步入临床,成为临床医生手边重要的诊断工具。”

不过密歇根大学的心脏病学专家Kim Eagle就认为,假如基因测序的结果是假阳性,只会白白让人担惊受怕。基因检测距离真正的成熟应用,还有待时日。

参考资料

1. Rare 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adul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9, 74(21): 2623-2634.

2.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9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 2019, 139(10): e56-e528.

3. A prospective study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among children and young adults[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 374(25): 2441-2452.


标签: 心血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