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血压降到多少才合适?

佩襄 医学 977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控制不佳容易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据2021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有12.8亿成年人罹患高血压,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为2.45亿,患病率达23.2%,患病率总体呈升高趋势。此外,全球约80%患者没有控制血压达标,中国30岁~79岁女性和男性的高血压控制率分别只有17.8%和13.9%。高血压防治刻不容缓。

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而降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本身。那么不同类型高血压的降压标准是什么?结合中国近几年发布的高血压治疗相关指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要点总结。

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以及2022年《高血压急症的问题中国专家共识》指出,除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外,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病情,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可稍快;老年人、病程较长,有合并症且耐受性差的患者,降压速度可稍慢。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目标应降至140/90 mmHg以下,在可耐受和可持续的条件下,其中部分有糖尿病、蛋白尿等的高危患者的血压可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老年高血压

衰弱的高龄老年人降压注意监测血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降压水平不宜过低。65岁~79岁的老年人,首先应降至150/90 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 mmHg以下。≥80岁的老年人应降至150/90 mmHg以下。患者如收缩压<130 mmHg且耐受良好,可继续治疗而不必回调血压水平。

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

儿童高血压可持续至成年,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约40%的高血压儿童发展成为成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儿童在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为排除身高对儿童高血压的影响,2018年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出中国3岁~17岁男、女年龄别和身高别的血压参照标准,根据每个年龄组不同身高水平对应的血压P50(第50个百分位数)、P90、P95和P99值,以此判定儿童血压水平,以收缩压和(或)舒张压≥P95为高血压;P90~P95或≥120/80 mmHg为“正常高值血压”。

针对原发性高血压儿童,应将其血压降至P95以下;当合并肾脏疾病、糖尿病或出现靶器官损害时,应将血压降至P90以下,以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降低远期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妊娠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主要目的是保障母婴安全和妊娠分娩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治疗目标为150/100 mmHg以下。应避免将血压降至低于130/80 mmHg,以避免影响胎盘血流灌注。

高血压伴脑卒中

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血压≥140/90 mmHg时应启动降压治疗,降压目标为<140/90 mmHg。

急性缺血性卒中并准备溶栓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80/110 mmHg。缺血性卒中后24 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

对急性脑出血的患者,应先综合评估其血压,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压治疗。160/90 mmHg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值。

高血压伴冠心病

推荐<140/90 mmHg作为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降压目标,如能耐受,可降至<130/80 mmHg,应注意舒张压不宜降得过低。

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推荐的降压目标为<130/80 mmHg。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但尚未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可先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如患者能良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至<130/80 mmHg,有利于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高血压和肾脏病密切相关,互为病因和加重因素。各种慢性肾脏病导致的高血压,即为肾性高血压。此外,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减退和心血管疾病及其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指南中对于存在蛋白尿的患者有着更严格的降压目标推荐,即有白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30/80 mmHg。而无白蛋白尿者为<140/90 mmHg。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可使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而降压治疗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临床转归的改善显著相关。建议糖尿病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30/80 mmHg。

高血压伴发外周动脉疾病

下肢动脉疾病伴高血压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Hg。降压达标不仅可降低下肢动脉疾病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且也能减缓病变的进程,降低患者的截肢率。

围术期高血压

年龄<60岁患者血压应控制<140/90 mmHg;年龄≥60岁,如不伴糖尿病、慢性肾病,收缩压应<150 mmHg;高龄患者(>80岁),收缩压应维持在140 mmHg~150 mmHg,如伴糖尿病、慢性肾病,血压控制目标<140/90 mmHg。

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的血压控制并非越快越好,也并非越低越好,需要在对患者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节奏有目标地降低血压,同时针对不同合并症,需要细化并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急症早期降压原则:初始阶段(1 h)血压控制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但应根据患者基础血压及高血压相关靶器官损害程度决定;在随后的2 h~6 h将血压降至较安全水平,一般为160/100mmHg左右,但需根据不同疾病的降压目标和降压速度进行后续血压管理;当病情稳定后,24 h~48 h血压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一些不同临床类型高血压急症的降压原则如下: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高血压急症发生ACS患者应当严格控制血压和心率,主要目的是降低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建议ACS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但维持舒张压>60 mmHg。

2) 主动脉夹层:在保证组织灌注条件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目标收缩压至少<120 mmHg,心率50次/min ~60次/min。

3) 高血压性脑病:高血压性脑病血压急剧升高时,第1小时将平均动脉压降低20%~25%,初步降压目标160 mmHg~180 mmHg /100 mmHg ~110 mmHg。

4)恶性高血压:恶性高血压可同时存在急性肾衰竭和/或血栓性微血管病,其降压速度不宜过快,建议数小时内将平均动脉压降低20%~25%。

总的来说,中国高血压人群仍处于上升趋势,且越来越年轻化。对于高血压的治疗,首先就是要降压达标。不论采用何种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在此基础上,要平稳降压。患者需要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保持血压长期平稳非常重要。最后,就是要对高血压进行综合干预管理,选择降压药物时应综合考虑伴随的合并症情况。

参考资料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J].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 19(1): 1-44.

[2]  高血压急症的问题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2, 30(3): 207-218.

[3]  高血压肾病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J]. 中国高血压杂志, 2022, 30(4): 307-317.

[4]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J]. 中国循环杂志, 2021, 36(3): 209-220.


标签: 心血管 高血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