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平时喝酸奶就是在补充益生菌,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想靠酸奶补益生菌,其实你需要确认“菌株+活性+足量”。
1. 喝酸奶≠必然补充益生菌
市面上的大多数酸奶确实含有菌,主要是两种——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发酵乳糖,把牛奶变成酸奶,“益生”作用并不大。
如果严格按照“益生菌”的定义来看,酸奶中的菌还需要满足“明确类型的菌株、活性、数量充足”的条件。
按 FAO/WHO的标准,益生菌=“充足量摄入时能赋予宿主健康收益的活微生物”。
这里提到的“充足”,通常指每天至少要摄入10^9 CFU(活菌数量的计量单位)。
所以,如果酸奶包装上只写了这两种基础发酵菌,而没有特别标注益生菌菌株及数量,那基本不能算是补充益生菌。
2. 如何挑选酸奶
想靠酸奶补充益生菌,这里分享我的实用建议。
第一,看包装和菌株
寻找“添加××益生菌”“活菌≥××CFU”且明确标注至保质期末的产品。益生菌通常会带有特定编号(比如Bifidobacterium lactis HN019,指某种双歧杆菌编号为HN019的菌株),说明是经过研究验证的菌株。没有编号说明通常仅为发酵菌。
第二,计算剂量
若目标≥10⁹ CFU/天,而一杯仅含2×10⁸ CFU,就需要≥5杯;糖分(一般7%)与热量也得考虑。
第三,看保存方式
真正含益生菌的酸奶或乳酸菌饮料,一定要冷链运输和储存。买回家后也要放在冰箱温度稳定的位置,比如冰箱内部,而不是温度波动较大的门上。临近保质期时,活菌数量也会进一步下降。
此外,益生菌在通过胃酸、胆汁时会遭受“考验”,很多难以顺利到达肠道去发挥作用。建议饭后30分钟内饮用,可借助食糜缓冲胃酸,提高益生菌的存活率。
总的来说,喝酸奶是个非常健康的习惯,但如果想通过它来补充益生菌,就需要学会“挑酸奶”,看菌株、看数量、看保存方式,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益生作用。
标签: 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