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7日发表于NEJM的研究《Contemporary Hormonal Contraception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1]发现激素避孕药能够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1月18日发表于JAMA Oncology的研究[2]关心的则是口服避孕药能够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在发表于NJEM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纳入了丹麦180万名使用激素避孕药的女性,共观察了1960万人·年,其中发生了11517例乳腺癌。结果显示:与从未使用过激素避孕药的女性相比,目前和最近使用过激素避孕药的女性患乳腺癌的相对风险会有轻微的上升,发病率增加大约13/10万人·年,即每7690人使用1年的激素避孕药会增加1例乳腺癌病例。不过,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患乳腺癌的相应风险也会增加。对于使用 < 1年的女性乳腺癌风险增长尚不显著,但对于使用 > 10年的女性,乳腺癌的风险则确有增加。对于激素避孕使用年限 < 5年的女性,乳腺癌的风险增长会随停药而消失。然而,对于使用年限≥ 5年的女性,乳腺癌风险则可能延续到停药后。
发表于JAMA Onco的研究发现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风险降低[2]。这项发表在JAMA Oncology上的研究[2]纳入了来自美国8个地区的超过10万名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在超过15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到1241例卵巢癌、2337例子宫内膜癌、11114例乳腺癌以及3507例结直肠癌。结果显示,与使用口服避孕药 < 1年的女性的相比,使用口服避孕药年限 ≥ 10年的女性其卵巢癌以及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均有所降低。进一步研究结果则更为喜人!口服避孕药降低癌症风险的效果在吸烟者、肥胖者和懒得运动的人群中更为显著。
虽然激素避孕可能轻微地增加乳腺癌的风险,但不可否认,激素避孕确实避孕效果不错,且能够降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和结直肠癌的风险。
AJOG作为一本妇产科专业杂志碰到避孕问题当然不甘吃瓜,2017年2月发表于AJOG上的研究[3]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教妹妹们做人的好机会!
这项发表于AJOG上的研究号称是目前全世界研究避孕药与癌症关系持续时间最长的,自1968/69年起,研究者契而不舍地观察了46022名英国女性44年。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过口服激素避孕药的女性观察达到884895人·年,其中每4661人中可能会发生1例癌症;而在从未使用过口服激素避孕药的女性中观察达到388505人·年,其中每2341人中可以观察到1例癌症。曾经使用过口服激素避孕药的女性其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的风险均较从未使用过该药的妇女有所降低。并且对于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以及卵巢癌的保护作用可以持续近30年。而目前或者近期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的风险的确会有所增加,但会在停药的5年内消失,并且没有发现癌症复发的风险。
因此,总体上来看,口服激素避孕药防癌和致癌效果可能两相抵消,对于癌症的影响是中性的。
其实吵来吵去,宗旨还是关心女性身体健康。
事实上,复方口服避孕药等激素避孕方法对于大多数育龄健康妇女都可安全适用[4],避孕的成功率在99%以上[5]。其缓解和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经前期综合征、女性痤疮、慢性盆腔疼痛等疾病的作用,给女性带来的健康获益可能更大[5]。
另外,为应对癌症风险,不放心的朋友还可借助注射疫苗(如宫颈癌)或加强筛查等方法。
比起激素避孕药的癌症风险,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女性避孕情况。在我国,一项面对7个城市49所大学的调查[6]显示,女大学生意外怀孕的发生率高达31.8%,其中53.3%的人甚至经历了两次以上的意外怀孕。83.9%的人选择通过手术或药物流产终止妊娠。仅有28.3%的人报告他们总是采取避孕措施。
所以说,探讨避孕药致不致癌其实是亡羊补牢,首先学会自爱才是最重要的。而避孕药“宫斗”之争也远不是几篇文献研究就可以盖棺定论的,我们期待更多有意义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Contemporary Hormonal Contraception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N Engl J Med, 377:2228-39. doi: 10.1056/NEJMoa1700732.
[2] Modification of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Duration of Oral Contraceptive Use and Ovarian, Endometrial, Breast, and Colorectal Cancers. JAMA Oncol,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18, 2018. doi:10.1001/jamaoncol.2017.4942.
[3] Lifetime cancer risk and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the 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oral contraception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216(6), 580.e1-580.e9. doi: 10.1016/j.ajog.2017.02.002.
[4] Organization, W. H. (2009). Family planning: a global handbook for providers.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aecology, 28(5), 559-559.
[5]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 (2015). 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妇产科杂志(2), 81-91. doi: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5.02.001.
[6] Contraception and unintended pregnancy among unmarried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china. Plos One, 10(6), e0130212. doi: 10.1371/journal.pone.01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