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然》杂志这篇论文前(Alcohol and endogenous aldehydes damage chromosomes and mutate stem cells
),需要先了解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乙醇-乙醛-乙酸。
其中,乙醇和乙酸都相对安全,麻烦的是这个中间产物:乙醛。乙醛对人体不是个好东西,如果分解不够快,不仅让人反胃、呕吐,还会造成毛细血管扩张,也就是喝酒脸红,更严重的是,它会杀死肝脏细胞,如果长期被乙醛刺激,还容易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过去有研究指出,乙醛会损伤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世界卫生组织也早就给乙醛盖了戳:一级致癌物。当然,人体不会轻易对乙醛妥协,我们身上有一种名为乙醛脱氢酶2(ALDH2)的保护性酶,它能够防止乙醛的毒性积累,使它加快代谢为相对安全的乙酸。那么,没有ALDH2会怎么样?这次,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在几只喝了酒的小老鼠身上做了实验。他们去掉了小鼠身上的ALDH2,无法及时被降解的乙醛让小鼠的DNA变得不稳定。接着,研究人员敲掉了负责DNA修复的FANCD2基因,DNA不稳定性明显上升。在受损DNA的影响下,造血干细胞活性显著降低,甚至无法正常工作。这说明ALDH2基因缺陷的人,或者基因修复能力有缺陷的人,特别容易受到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伤害。
对喝酒上脸的人来说DNA突变风险更大
造血干细胞有什么作用?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的种子,正常的造血干细胞一旦受损伤突变,形成恶性克隆的话,会成为癌变前兆。直接点说,干细胞损伤了,会增加患癌风险。“这次《自然》发表的研究论文,除了表明喝酒的确伤身之外,对喝酒上脸的人来说,警示性更高。”梁赟医生表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英国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携带ALDH2基因缺陷的小鼠喝酒后,DNA突变数量是普通老鼠的4倍!
据统计,亚洲约有5.4亿人携带ALDH2基因突变,存在突变的人群,自身不能合成足够的ALDH2来降解乙醛,这种人往往有个特征——喝酒容易上脸。科学家曾做过研究,发现约1/3的东亚人(日本人、中国人和韩国人)身体中缺乏ALDH2,他们比不缺乏ALDH2的人,有更高的患食道癌的风险。对他们来说,喝的是酒,拼的可是命啊。
还有个知识点普及下,对于普遍ALDH2这个基因有突变的人来说,患上冠心病后,使用硝酸甘油这种救心药的药效只有这个基因不突变人的十分之一。
有研究指出至少7种癌症与酒精有关
一些人可能要问,如果我没有ALDH2和FANCD2缺失,不耽误喝吧。
对此,论文主要作者、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坦·帕特尔教授说,人体内通常情况下有两道防线能抵御酒精带来的危害。其一是专职降解乙醛的ALDH2。然而有大量人群,要么体内缺乏这种酶,要么这种酶产生变异无法降解乙醛。第二道防线则是体内的DNA修复系统,能够在多数情况下修复不同类型的DNA损伤,但这些系统并不总能正常发挥作用。帕特尔说,这两道防线并不完美,即便那些体内防护机制完好无缺的人,酒精仍有可能通过不同方式引发癌症。
2016年,新西兰科学家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指出人体至少有7个部位的癌症与酒精有明确的联系:口咽、喉部、食管、肝脏、结肠、直肠和乳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发表过一项声明:全世界每年5.5%的新增癌症和5.8%的癌症死亡都是由喝酒引起的。
数据怪吓人的,但从临床上来说,这也都是正在发生的事实。体内积累的乙醛会损害肝脏,对乙肝和丙肝患者来说,喝酒更会增加肝癌风险,“临床上越来越多病例说明,肝癌、肝硬化发病年龄提前和肝炎(乙肝、丙肝)患者爱喝酒有关”。
关于喝酒的6大误区
--->误区1喝酒可以暖身子
事实是,喝酒并不能取暖,反而会加快人体热量的散失。酒精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尤其是身体表面的毛细血管。当血管扩张时,流过身体表面的血液会增多。这血液可是带着体内的热量来的,随着血流量的增多,体内越来越多的热量会通过皮肤散发出来。虽然身上觉得暖和了,甚至还会出汗,可实际上体内的热量却在不断散失。
--->误区2喝酒能消愁
大家都听过“借酒浇愁愁更愁”吧?它是有道理的。人的心情好坏,与一种叫“5-羟色胺”的物质有关。它分泌增多时,心情就会好;分泌减少时,人就会产生抑郁情绪。酒精,可以增加5-羟色胺的分泌,所以郁闷的时候喝点酒,确实会让我们暂时好起来。但是,喝酒后几小时,5-羟色胺的分泌增加,实际上是提前透支了之后几天的用量。你是一时畅快了,接下来几天就会愁更愁!长此以往,5-羟色胺总是透支性分泌,最后的结果就是耗竭。
--->误区3喝多了抠喉咙催吐
日常应酬中,不少人采用的“秘诀”就是——喝多了之后到卫生间“抠喉咙”催吐,呕吐之后感觉好受一些,甚至可以继续喝酒。但这属于“危险动作”!催吐时,会强迫性地引起腹内压增大,除了容易引起胃出血外,还会导致十二指肠的酒精或其他东西进入胰管和胆管,造成胰管堵塞,引发十分凶险的急性胰腺炎,可危及生命。酒后多喝点水,可以相对降低身体里酒精浓度,促进排泄。
--->误区4酒兑饮料很时尚
现在,喝酒兑饮料似乎成了一种饮酒时尚。红酒+雪碧,威士忌+冰红茶,啤酒+可乐……各种“混搭”组合数不胜数。由于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感觉像在喝饮料,所以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这种喝法,其实是不健康的!通常用来兑酒的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伤害。另外,酒兑饮料后,喝的人一开始觉得像在喝饮料,就使劲喝,一旦察觉到有酒精作用时,就已经喝多了。
--->误区5喝酒前后吃了头孢、甲硝唑
喝酒+头孢/甲硝唑等药物=致命!这些药物会和酒精发生反应,引起中毒症状,轻则头痛胸闷,重则致命。服药量越大,饮酒越多,症状越严重!老人、儿童或者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以及对酒精敏感的朋友,反应都会更加严重。这种反应一般会在用药和饮酒后 15~30分钟发生。喝酒前别吃这些药,喝酒后7天内别吃这些药!
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哌酮、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曲松、头孢氨苄、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等。
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
其它抗菌药物:如呋喃唑酮、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
--->误区6有慢性病,还放纵喝酒
饮酒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老年人和有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另外,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酒精中毒引起的脑出血,占总死亡率的1.3%。
最后给大家一点关于喝酒的小建议:
如果爱喝酒,请慢慢减量,尽量少喝。喝酒上脸的人,尤其要少喝。女性,尤其要少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