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轻人有高血压,大多没治疗,甚至不知情

佩襄 医学 1.1K+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会显著增加心梗、中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肾衰竭和失明风险,是导致全球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高血压是一种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实际上很多青年人、中年人都患上了高血压。一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阜外医院李静教授牵头开展的研究显示,在中国35-49岁的人群中,26.2%的人患有不同类型的高血压,而且知晓率和治疗率都很低。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twork Open。

四分之一年轻人有高血压,大多没治疗,甚至不知情.jpg

研究人员对“中国以患者为中心的心脏事件评估-百万人项目”(PEACE MPP)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涉及898929名年龄在35-49岁的受试者,61.0%为女性。PEACE MPP项目覆盖了中国31个省的152个农村和100个城市。

研究开始时,收集了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当前吸烟状况、饮酒、糖尿病和既往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或中风),以及使用抗高血压、降糖、降血脂和抗血小板药物等信息。

研究人员统计发现,26.2%的受试者患有高血压,其中7%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3.9%为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13%为收缩舒张期高血压以及2.3%为控制良好的高血压。此外,86.7%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85.7%的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以及75.1%的收缩舒张期高血压患者,未接受治疗。而在未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绝大部分并不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仅有6.8%的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5.7%单纯性舒张期高血压以及17.7%的收缩舒张期高血压患者,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

研究最后强调,中国青年、中年人群中,高血压的控制率和控制率都很低,需要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以及需要对年轻个体进行更好的循证指导,减少血压升高带来的危害。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建议,18岁及以上成年人应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血压正常者(90-139mmHg/60-89mmHg)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mmHg/80-89mmHg)应经常测量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对于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除了要提高意识,定期自我检测血压,及时使用药物等方式治疗外,还可采取健康生活方式,以消除不利于血压的行为和习惯。

健康生活方式有“六部曲”,可以用两句顺口溜来总结:“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具体内容如下: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

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1啤酒瓶盖,普通啤酒瓶盖去掉胶皮垫后水平装满可盛6g食盐),注意隐性盐的摄入(如咸菜、鸡精、酱油等)。

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钠盐摄入量。包括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包括味精、酱油);避免或减少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在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增加膳食中钾摄入量。可增加富钾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摄入量;肾功能良好者可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肾功能不全者补钾前应咨询医生。

控制体重

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体重指数BMI:18.5 kg/m2-23.9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

日常生活中要控制能量摄入,并增加体力活动。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在饮食平衡基础上,减少每日总热量摄入,控制高热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饮料和酒类等)摄入,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进行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减少久坐时间。

对特殊人群,如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应视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减重措施。减重计划应长期坚持,速度因人而异,不可急于求成。

规律运动

非高血压人群(为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或高血压患者(为了降低血压),除日常生活活动外,建议每周4-7天,每天累计30-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

运动形式可采取有氧、阻抗和伸展等。以有氧运动为主,无氧运动作为补充。运动强度须因人而异,中等强度运动为能达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次/分钟)=220-年龄】的60%-70%的运动。高血压高危患者运动前需进行评估。

戒烟

科学戒烟,避免被动吸烟。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是高血压、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被动吸烟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戒烟虽不能降低血压,但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限制饮酒,最好是戒酒

高血压患者不应饮酒。没有饮酒习惯的人不要饮酒;有饮酒习惯的人,应减少饮酒量,并最好是戒酒。饮酒会显著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且其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限制饮酒最好是戒酒,可使血压降低。

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应进行压力管理,进行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必要情况下可采取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缓解焦虑和精神压力。也可以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避免由于精神压力导致的血压波动。

总之,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其预防和控制,需要综合性的措施。既需要医生指导下的长期监测和规范治疗,也需要我们自己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参考资料

[1] Assessment of Prevalence, Awaren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Among Younger and Middle-Aged Adults in China. JAMA Netw Open,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9743.

[2]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Retrieved Dec 18, 2020, from 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3585u/201907/e9275fb95d5b4295be8308415d4cd1b2.shtml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

[4] 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17 V1.4

标签: 心血管 高血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