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也叫柿子椒、灯笼椒。不过我们很多时候把基础款的绿色甜椒叫青椒,而红、黄、橙色的叫「彩椒」。
甜椒是辣椒的亲戚(一个变种),与皮薄味辣的辣椒相比,甜椒果肉厚实、汁水丰富、甜而不辣。
01 低卡VC之王
根据美国农业部食物营养数据库,不同颜色柿子椒的VC含量如下:
1个柿子椒大概200g,去除中间的籽后纯果肉也有160g,其中含有约215mg的VC,即使按照烹饪严重损耗来算,1个柿子椒也能无死角覆盖成人一整天的VC需求了(100mg),如果生啃的话,半个就应该能满足了。
在蔬菜领域,数据上看,辣椒才是VC首席,可辣椒名义上是蔬菜,其实吃不到10g就能让人泪流满面、喉咙喷火,自然谈不上补VC。而第二名甜椒,才是实际意义上的蔬菜VC王。
当然,它还是比不上常见大众水果里的VC首席鲜枣(243mg/100g)。可我们也要考虑到鲜枣的缺点——那就是糖多、热量高(125kcal/100g)。如果计算摄入1kcal所同时获得的VC的话,柿子椒大概是4.3mg,而鲜枣是1.9mg。
所以,我们可以叫它——低热量低糖VC王。
02 丰富的胡萝卜素
根据台湾食品数据库,也是橙色、红色甜椒的胡萝卜素含量和VA视黄醇当量要远远高于绿色、黄色的。
胡萝卜素可以在我们体内转化成VA,可以通过一定比例计算出转化成VA的量,就是上表最右一列。其中β-胡萝卜素的转化系数比α-胡萝卜素高,所以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的红色甜椒优于另外两种。
维生素A是我们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它在保障视力方面非常重要,如果缺乏维生素A,视网膜会无法正常工作,而且眼睛也会无法产生足够的水分来保持湿润、滋养角膜。此外维生素A也和免疫功能、呼吸系统、生长发育等等也密不可分。
但VA吃超量了也有中毒风险,平时多吃红红橙橙的果蔬摄入胡萝卜素后转化为VA,是比较安全的。
03 「燃脂」秘技-辣椒素酯
接下来,要介绍甜椒里面的一种神秘成分——。
在辣椒里,负责辣味的东西叫「辣椒素」(capsaicin),而甜椒里面,存在一种结构类似但不刺激的替代物——辣椒素酯。它虽不辣,却拥有一些和辣椒素同款的生理活性,比如有助增加能量消耗、减少体内脂肪积累。
关于辣椒素能够帮助增加能量消耗、减少体内脂肪积累这事,早就有不少研究了,近年来还把机理也捋得比较明白了:辣椒素能激活一种叫TRPV1受体的东西,舌头处的TRPV1受体被辣椒素刺激后产生辣的感觉,而肠胃处的TRPV1受体被辣椒素刺激后,能启动一系列反应,其中一个效果就是促进产热和脂肪分解。
而甜椒中的辣椒素酯(酯化反应去除了辣椒素的辛辣味和刺激性,同时保留生物活性),在舌头处由于太容易水解而难以激活TRPV1受体,因此不辣;但到了肠胃处,同样能激活那里的TRPV1受体,启动「燃脂」流程!
除了激活TRPV1,研究发现辣椒素酯还有激活棕色脂肪组织(负责代谢产热)和促进白色脂肪组织(负责贮存能量)发生“棕色化”的效果,从促进脂质代谢 。
在16项关于补充辣椒素酯的对照试验中,有11项观察到了补充辣椒素酯后有一定的效果,包括受试者的静息代谢率升高,或餐后能量消耗升高,或者脂肪分解增加,以及棕色脂肪组织密度增大等等。还有少量临床试验发现辣椒素酯可能有助于控制食欲。
但这些临床试验确实存在着受试者少、质量低的问题,试验用的是提纯的辣椒素酯,每天补充量大概3-10mg,而甜椒中具体含量无法确定。而且这种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反映在一般人的减肥效果上面几乎看不出来,主要的益处是对于本身有代谢疾病的个人可能有改善脂质代谢的效果。
动物实验中,辣椒素酯还展现了镇痛、抗炎、减少氧化应激、改善糖代谢、抗肿瘤等各种本领,但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理论”,只是“潜力”,还不能套在人身上。
总之,有趣的是即使是不辣的「椒」也可能含有辣椒素的类似物,跟辣椒素激活同类受体,产生相似的生理功能,不过不要太期待实际效果,因为剂量是多少不好说。倒是辣椒素酯由于刺激性低而且细胞毒性比辣椒素小,因此更有可能提高使用剂量,从而增强效果,但这就是保健品、药物开发的范畴了。
04 买了要尽快吃
有没有发现柿子椒放在冰箱里久了,表面变得皱巴巴的还有斑点?
这是柿子椒发生冷害的症状,如果长时间放在7℃以下就有可能出现,发生失水皱缩后口感差了很多。
如果冰箱有调温功能,调到10℃左右存放比较好。如果没有,建议买了早点吃,不要看它肉厚就觉得放着无所谓,毕竟存放过程中VC也会有所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