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餐桌被越来越精细的食物占领:米饭要精白,面包要松软,口味要香甜。但奇怪的是,有一种口感粗糙、味道微苦的食物,却总能在中国人的美食地图上占据一席之地,它就是我们从古吃到今的——荞麦。
荞麦在我国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荞麦由于自身的特点,做成食物时有些渣、散、粗糙,还有些苦,相比于营养单一、升血糖快的精米白面,荞麦也确实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杂粮。
“正统”、大宗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禾本科植物,比如咱们最熟悉的水稻、小麦、玉米、小米等等。然而,荞麦是蓼科植物,是一年生双子叶植物,只是因为用途方面与谷物类似,所以常被当谷物提起,故而也叫“伪谷物”。
一般说荞麦这个名字时,指的是甜荞(F. esculentum),也称普通荞麦。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苦荞,两者的基础营养成分很相似,但苦荞含有更多的生物活性物质。
干燥荞麦麦粒中,淀粉含量高达59%-70%,确实是做主食的好料子,不过它的淀粉构成有些不一样。
荞麦淀粉具有较小的淀粉颗粒,结构致密,直链淀粉含量占比在20%-28%之间,高于稻米、玉米等普通谷物,而且支链淀粉也具有超长的单元链,再加上抗性淀粉含量较高(26%-33%),这些特点都使得荞麦淀粉消化分解较慢,餐后血糖上升慢。
荞麦还有11%-15%的蛋白质含量,不仅含量高,质量也不差。大家知道,谷物蛋白质算不上优秀的蛋白质,这跟其中缺乏赖氨酸有关系。
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但是在谷物蛋白中是大短板。然而,荞麦蛋白有着更加均衡的必需氨基酸组成,赖氨酸含量比一般谷物高不少。有文献显示,用荞麦粉替代10%-50%的小麦粉做的面包,氨基酸评分范围是45.67%-75.38%,而纯小麦面包评分仅为44.71%[8],可见在白面面点中增加荞麦,能提升氨基酸均衡程度,从而提升蛋白质的利用率。
荞麦无论当“米”吃还是当“面”吃,营养都比精米白面丰富得多。
干燥荞麦米和大米相比,同等重量膳食纤维含量是大米的10倍,维生素B1、B2含量分别是2倍和4倍,钙、镁、钾分别是5倍、8倍和3倍。
而荞麦粉和小麦粉相比,同等重量膳食纤维含量是小麦粉的2倍,维生素B1、维生素E分别是5倍和15倍,镁、锌、钾分别是8倍、3倍和5倍。
跟小麦、大麦等麦类相比,荞麦的一大特点是缺乏面筋蛋白(gluten)。
这意味着2件事:
无麸质
你可能听说过一种叫“无麸质饮食”的东西,这个所谓的麸质其实就是指面筋蛋白。而荞麦就是一种无麸质的主食。
需要说明的是,无麸质饮食主要是给确诊“乳糜泻”这种疾病的人吃的,因为麸质会引起这类人群出现不适症状,长期摄入还可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和其他并发症。
但是,在一些人的鼓吹下,无麸质饮食被扩大化成一种人人都该吃的保健饮食,这是很离谱的。如果你没有乳糜泻,没有明确的过敏,那不推荐你非要把自己的饮食限定在无麸质食物的范围内,没什么好处。
加工成形难
缺乏面筋蛋白,也意味着无法形成粘弹性的面团,无论做面包、面条都受限,容易整体口感疏松、没弹性又粗糙,就导致市面上很难出现纯荞麦做的面条或面包等。
荞麦的吃法极多,简单粗暴的荞麦仁饭是一种我很推荐的吃法。
所谓荞麦仁饭,就是把整粒脱壳荞麦米像做大米饭那样做成饭,成品粒粒分明。制作过程简单,用有烹饪杂粮功能的电饭煲就行,不需要额外技巧和其他添加,成品血糖指数(GI)是51,属于低血糖指数食物。
不过,用到100%荞麦粉时,挂面的硬度、弹性也会下降很多。如果你很在意挂面的嚼劲和弹感,可能会吃不惯纯荞麦挂面。
如果购买现成的荞麦面条,也要注意配料表中是否标明了荞麦粉占比,不必一定追求100%,尽量选高些的就可以了。
为了让荞麦面的弹性可以被接受,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添加一些亲水胶体,比如瓜尔豆胶、海藻酸钠、黄原胶、魔芋胶等等,能够帮助提升凝胶网络。这些亲水胶体属于合法添加剂,合理剂量使用对人体无害,而且不会提高血糖指数,所以如果大家看到一些纯荞麦面条里加了它们,完全不必惊慌。
如果要制作面包,单独用荞麦粉一般是不行的,面团形成困难、弹性低、延展性差,做成面包内部气孔不均匀且粗糙、偏硬,所以需要搭配高筋小麦粉。
有数据显示,50%荞麦粉+50%普通小麦粉做成的面包血糖指数(GI)是47,也属于低GI食品。
无论做荞麦面条还是面包,如果不想掺小麦粉,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加谷朊粉。
所谓谷朊粉,就是从小麦粉里分离提取出的面筋蛋白,一般面筋蛋白占比超过75%,大家搜“谷朊粉”可以买到。
也就是说,既然荞麦粉因为缺面筋蛋白而不易成型,那就针对性地加高纯度的面筋蛋白,而几乎不增加淀粉,从而达到控血糖和提口感兼顾的效果。
至于加多少,有研究显示:制作荞麦面条时,添加荞麦粉重量9%-12%的谷朊粉可以显著提升口感,煮的时候也不再容易断条。
最后再来细说一下苦荞和甜荞的区别。其实,甜荞也算不上“甜”,只是不如苦荞苦,总体上两种荞麦都带着苦味。两者外观对比如下:
甜荞颗粒比较大,有明显的三条棱,表面光滑平整;苦荞颗粒比较小,形状不太规则,中间有一条深深的凹陷,表面粗糙。
甜荞和苦荞在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方面都没什么差距,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以及抗性淀粉占比也相近,它俩最大的差别还是在抗氧化成分含量上。有研究显示,苦荞的抗氧化能力比甜荞高出三到四倍。
也就是说,吃苦荞会比吃甜荞获得更多的抗氧化成分。不过,如果说苦荞有什么特殊的保健效果,甚至能治三高,那就太夸张了,目前并没有人体临床试验能证实。
标签: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