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研究表明,静息心率增快可导致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和全因死亡风险。
一项基于开滦研究的新分析进一步证实,静息心率增快与中青年人群ASCVD和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当静息心率>72次/分时,ASCVD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研究选取参加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研究体检的72 642例中青年(年龄<60岁)作为研究对象。
平均随访10.0年期间,2 898例(3.99%)研究对象发生ASCVD。
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静息心率与ASCVD、全因死亡风险呈线性关联,且静息心率>72次/min时,ASCVD与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作者指出,该研究结果提示,根据静息心率对ASCVD高危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积极合理用药,或有助于降低中青年人群的ASCVD和全因死亡风险。
作者认为,静息心率升高使中青年人群ASCVD发病风险增加的可能机制:一方面随着心率增加,心室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灌注减少,同时心率增快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导致冠状动脉供血失衡引起心肌缺血缺氧。
另一方面,心率增加使冠状动脉承受的内皮剪切应力和动脉壁应力增强,内皮细胞稳态被破坏,同时血管外周阻力增大,使内皮功能受到损害,易形成血栓,使得ASCVD发病风险升高。
与此同时,高水平的心率伴随着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而交感神经系统激活会加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这会进一步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并诱导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产生,产生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通过受损内皮集聚于动脉血管壁,使动脉血管壁加速硬化。
来源:
静息心率与中青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25, 40(7): 681-688.
标签: 心血管